顶点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0章 丁氏(第1页)

第80章丁氏

连续几天的江两岸奔波,说实话还是非常累的。

其实我跟文师父帮着老丁找回了钥匙,剩下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不插手,就让老丁自己看看自己的缘分够不够,能否解开自己老父亲留给他的秘密。

不过他再三嘱咐我们说一定要帮助他找到答案,而且我和文师父也实在是对锁里的秘密有浓厚的兴趣。

当我们把“出”

字钥匙拿回去以后,那把锁就停止了跳动,一切都变得和没有遗失之前一样。

我对路并不是很熟悉,于是跟着文师父到了涪陵易家坝广场后,我看到了那一排浮雕群。

整整一个下午,我和文师父顶着太阳在那里读碑刻很长时间,最后发现这个浮雕群虽然还原了部分白鹤梁题刻的真实文字,但是终究是以艺术展现的形式为主,并没能够给我们提供到一个有效的信息。

线索再一次中断,无奈之下我问文师父,现在该怎么办,这里的信息太有限,根本发现不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文师父想了想说,我知道还有个地方能够看得相对更加完整,但是现在很晚了,今晚再休息一晚,明天我们去涪陵博物馆看看。

我听说哪里有拓印的碑刻。

于是当晚,我们再一次无功而返,第二天,博物馆是10点钟开门,进去以后我对那些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丝毫没有兴趣,我们直奔白鹤梁题刻的拓印,又开始一个字一句话的寻找。

话说这个博物馆的位置其实并不是很当道,还相对算是比较偏僻,我也不知道当初规划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地方来修建博物馆。

我问过文师父,他说是因为当初规划的时候就打算连同顶上的宝枳城公园和烈士墓一起修建,涪陵发生过什么有关“烈士”

的故事我是并不清楚,不过宝枳城我大概能够猜倒是因为什么。

因为涪陵和重庆一样,在巴国时期曾是巴国的首都,而涪陵当时就叫做“枳”

,修这样一个公园,虽然我没有去玩过,但是我想大概是为了纪念这么一段历史吧。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我和文师父都在不断的把在博物馆看到的,觉得有价值的信息抄写下来,晚上就在住处分析和排列组合,这项工作非常耗时耗力,到了最后,我跟文师父也只整理了其中几个看上去好像有点关联的东西。

根据博物馆的记载的位置显示,在石梁以北,面朝北山坪的那一侧,刻上了这么一段话:

“洛水溯渊源,诚意正心,一代宗师推北宋。

涪江流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豆换西川。”

然后在这段诗的下面有一把小剑,剑把上有个小太极。

剑是斜着的,剑头朝下,如果按照当初的方位来计算,这把剑应当是指向北山坪的。

而这首诗的含义我们经过查询,发现其中“洛水”

指的是现在的河南洛阳,涪江就是涪陵这一段的长江。

从其歌颂的内容来看,无疑正是在歌颂程颐,因为程颐正是洛阳人。

再加上程颐在点易洞参悟易经,石刻上的剑又指向点易洞的方向,丁前辈祖辈又都是住在北山坪的点易洞后面,虽然略显牵强,但是彼此都还是有一定关联的。

于是我跟文师父分析好久,觉得这大概是几天下来我们所掌握的最有价值的一条信息了。

我们也说好,若是这条路再走不通,那么我们就要把实情告诉老丁,说我们无能为力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出门坐船过河,给老丁打了电话,告诉他我们先去一趟点易洞,去那里看看能不能找到别的线索出来。

来过涪陵很多次,这几天来回奔波老丁家和市区,点易洞一直都在被我路过,我却始终没能去一睹真容。

于是当我到了那里的时候,却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山壁上的石刻众多,其中甚至还有陆游的亲笔。

地方虽然不大,但却尽是饱学之士留下的墨宝。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洞,洞门顶上写着“点易洞”

三个大字,想来当年程颐是在这个洞里参悟易经的。

不过在洞门的两侧,我惊喜地发现,那首在题刻上写下的“洛水溯渊源,诚意正心,一代宗师推北宋。

涪江流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豆换西川。”

热门小说推荐
飞剑问道

飞剑问道

在这个世界,有狐仙河神水怪大妖,也有求长生的修行者。  修行者们,  开法眼,可看妖魔鬼怪。  炼一口飞剑,可千里杀敌。  千里眼顺风耳,更可探查四方。    秦府二公子‘秦云’,便是一位修行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飞剑问道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