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8 第 18 章 皓体呈露弱骨丰肌(第1页)

朝堂轰动。

臣工们知道太后一直想和北朝开战,却不承想会由谢澜安说出来。

大玄有朝以来,尚无女子为官的先例,何况上来就是一个三品督察

可要质疑绣衣使者的合理性,便等于质疑太后的权威。

喧嚣议声中,终于有第一个人站出来。

朱御史手执笏板“启禀陛下、太后,臣以为私设绣衣使一职不妥。

此官职废置已久,不合时宜,且未经过中书、尚书审驳,无权上朝听政。”

太后凤目下视“先朝时,亦有因时机宜而任命的督官。

如临战之监军、查税之巡按,都是临时而设,事后则蠲。

绣衣使者,便是为北伐一事特设。”

太后今日身披大玄色星月文章海崖朝袍,头顶无旒之冠,凤仪赫赫,不怒自威,一开口底下便静了。

她手指谢澜安,“论才,此女家学渊源,冠绝一时;论出身,陈郡谢氏为上品高门,世代簪缨;论师从,她拜在天下文宗荀夫子门下,名列前茅。

众卿还有何指摘怪她是个女人吗”

谢澜安立身在太后宝座之后,颀昳的身姿透着一股不动如山的稳。

一个初次入朝听政的人,一个女人,紧张或亢奋在她身上都没有出现。

她适应这里,安然得像殿中梁柱上盘踞的那条金龙,仿佛已经静静注视眼前山河陵替上百年。

她怎么能这么稳呢

惠国公何兴琼仰视着站位在他之上的谢澜安,忽然想明白了,那日在斯羽园看见她,觉得别扭的原因。

这个明明和他女儿辈年龄相仿的小女娘,身上却有一种只要她愿意,随时可以站得比他更高的气象。

恰如此时。

中书令举笏道“老臣以为,眼下并不是北伐的最好时机。

如今我朝风调雨顺,四民安居,正是休养生息之时,不宜妄动刀兵。”

谢澜安淡淡看向他,开口便金声玉振“敢问老令公多久没有出过京师了金陵城内,浮光掠金,安稳是真的安稳,金陵之外,却是流民旷于郊野,土断之令不行;兖州常年被胡蹄侵扰,青州几经沦丧,匪乱横行;名士清谈游宴,黎庶苦于税调,是谁在安居乐业

“淮泗以北,北胡正在大力施行汉化,掳我汉人学我汉俗还要灭我汉室,贼心一日未死。

如今不是北伐时机,南朝还要一叶障目到何时”

中书令涨着脸反问,“我未出过京师,难道你这女娃娃便走遍天下了自恃舌尖嘴利,实则纸上谈兵”

“不错,战不得啊。”

兵部侍郎附议,“太仓促了,眼下兵马未备,粮草未筹,补给运送的路线未规划明晰,对付胡人的骁兵铁骑也没有一击致胜的把握,一切都要从长商议。”

“从长个年,还是五载”

谢澜安笑面之上,隐透冷厉,“北府常年枕戈战备,朝发令夕可行,何谓兵马未备大司马所训练的骑兵,专门克制北骑,何谓无致胜之道至于粮草补给,中书令大人方才还道我朝风调雨顺,国库丰盈,谈何筹措费时”

“这你”

兵部侍郎一噎,掌户部的何兴琼立即接口“臣已合算过,现有的粮草足以支撑大战。”

靖国公庾奉孝朗朗道“臣亦支持北伐。”

主战的皆是太后党羽,宰执们心中有了计较,果然太后要用大司马,进一步巩固权柄了。

这两人一个坐镇于内,一个跋扈在外,若真联起手来,对世家门阀的冲击可想而知。

今日殿上这许多人,争的哪里是什么北伐与不北伐,而是想着怎样才能抑制住太后一家独大的态势。

反正那胡人远在洛阳,中有淮水线戍兵抵御,再不济还有长江天险相拦,打也打不到金陵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放着现成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弄险

热门小说推荐
飞剑问道

飞剑问道

在这个世界,有狐仙河神水怪大妖,也有求长生的修行者。  修行者们,  开法眼,可看妖魔鬼怪。  炼一口飞剑,可千里杀敌。  千里眼顺风耳,更可探查四方。    秦府二公子‘秦云’,便是一位修行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飞剑问道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